制造业创新中心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小创今天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1.须是在自治区内注册成立,长期从事某领域研究开发且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在该领域有核心竞争力,具备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承担并较好完成国家或行业重点研发项目经验的企业、科研院所或高校。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近3年年均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对自治区重点支持领域牵头企业可适当放宽;
2.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产学研用合作基础,有较强的技术扩散辐射和转移能力,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商业化经验;
3.要有完善的研究开发平台,有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装备,以及研发高端人才,具备为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的能力。
创新中心需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为独立法人,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具备科学合理的章程或规章制度;制定规范的资金使用流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按要求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2.建立决策机构,其成员应具有广泛代表性,包含来自成员单位的代表、具有独立身份的产业界和科技界杰出人士等,主要负责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投融资、人事、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有较强的技术扩散、辐射和转移能力,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商业化经验,股权结构要多元化,成员单位原则上应包含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
4.拥有高水平的管理及研发团队,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队伍,有专职的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管理人员;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内部咨询机构,由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研判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筛选确定重大研究方向; 建立健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机制,广辟渠道聚集人才,搭建舞台培育人才,多措并举留住人才,具备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
5.拥有吸引可持续投资和商业运行的能力,有持续较高的研发投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仪器装备,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较完善的支撑能力;在组建过程中成员单位有相应资金匹配满足基本运行需要,启动建设资金(包括研发设备)一般不少于3000万元,单独建账: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开展各类经营活动,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6.建立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通过孵化企业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探索采取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多种方式,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转化科技成果;
7.面向产业下游企业开民立业性关键技术研发百工竹会佐苏流机制,面向行业和地区提供服务;有明确的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有1项或若干项有待突破、可促进形成国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或有前瞻性、有望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
8.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储备,推动重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加快实施转化;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要通过标准固化创新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应用,促进标准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9.建立与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合作、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参股并购、专利交叉许可等形式促进行业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按规定在创新中心兼职兼薪、按劳取酬;
10.制定系统、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研发项目计划、成果转化产业化目标、经费筹措 (包括政府资助) 计划、研发投入和转化收益预算以及实现市场化自主运营的进程计划等。